今年來,淮陰區深化落實助企紓困政策,制定《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具體實施細則》,全力推動“淮政45條”“淮政20條”“淮十條”在淮陰落地生根,取得良好效果。
一是加強統籌調度,全力保障政策落地達效。該區堅持系統觀念,推動各類政策橫向集成、縱向聯動,組織相關單位深入學習上級政策要求,著力提升政策的精準度和穿透力。結合區內機關“紅領伙伴”結對共建活動,成立紓困專班,集中學習助企紓困政策,吃透文件精神,排出“紓困清單”,主動到結對企業開展助企紓困政策宣傳、解讀,確保相關政策宣傳到位。積極組織轄區內企業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服務業重點企業填報《應對疫情影響助力企業紓困解難調查問卷》,全面梳理“問題清單”,能解決的立即解決,努力幫助企業克服疫情影響,助力企業健康有序發展。
二是細化配套措施,助企工作體現淮陰特色。該區按照《淮安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(2022-2024)》,迅速成立工作機構,構建工作體系,明確工作職責。聯系工作實際,草擬《淮陰區智改數轉實施方案(審議稿)》,推動全區2024年前規上企業完成“智改數轉”全覆蓋,組織老侯珍禽和縱橫生物等企業爭取市級“智改數轉”專項資金。出臺《淮陰區促進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》,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獎補力度,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。羽安包裝和鵬力工貿已通過2022年第一批省星級上云企業評定。臥爾康和正林食品被評為省級工業電商應用創新發展示范企業。
三是積極爭取資金,扶持市場主體企穩回復。該區重點鼓勵企業擴大投資和科技創新,對存量企業實施的技改項目、新招引重點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集群項目,規模以上企業、高新技術企業、上市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、跨境電商企業開拓國際市場,新能源汽車公共服務領域充電設施補助等方面給予扶持。今年以來,共為61家企業申報補助資金2356.61萬元。同時,積極統籌資金,加快專項資金撥付。近三年每年兌現省、市科技政策獎補資金2000萬元左右,區級配套獎補資金分別為179、354、704萬元。扶持文旅產業發展,幫助轄區江蘇中農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、淮安天之德旅行社有限公司、江蘇京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3家旅行社申請退返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共計12萬元,指導古清口休閑旅游生態園申請旅游產業發展基金70萬元。積極落實、兌現幫企政策,幫助萬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爭取上級專項補助資金。指導和解析企業在線上申請信用修復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,確保信用修復“全覆蓋”,截止到7月底,共指導企業開展信用修復39家。
四是深化企業服務,協助解決融資難題。該區組織走訪規上企業和問卷調查活動,全面了解企業基本情況、存在困難、問題和訴求。將企業有融資需求的信息反饋對接江蘇銀行、農商行、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,銀行將安排專人服務,通過一對一洽談幫助企業緩解融資難題。借助全區工業企業應急資金互助會平臺,為區內企業提供還貸資金過橋、貸款信息咨詢等金融服務,緩解企業還貸資金壓力和降低財務成本負擔,幫助企業防范和化解因資金周轉困難而有可能發生資金斷裂的風險。今年以來,累計為26戶企業提供資金5000余萬元。鼓勵和加大銀行與擔保公司合作,進一步落實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,做好工信部報送系統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業務信息審核、上報工作,目前該區擔保融資平臺已上報企業擔保業務12家,金額總計4245萬元。支持中小企業入省“白名單”庫,增強企業授信,今年以來,淮陰區共推薦了“白名單”工業企業156家。推動家庭農場、合作社納入蘇農貸名錄,目前經營主體入庫691家。另外,與浙江網商銀行建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合作,為農戶提供產業金融授信服務,提供便捷的融資渠道。
五是優化營商環境,協助企業清費減負。該區認真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,克服上級財政留抵退稅資金撥款不足的困難,確保增值稅留抵退稅工作順利開展。截至6月底,累計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4.06億元。扎實開展租賃國有房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租金減免工作,共計減免租金803.03萬元,惠及116戶小微企業和380戶個體工商戶。優化財政獎補審核程序,主動精減申報材料,規范申報表單,壓縮承諾時限,提升服務效能。擴大“免申直補”覆蓋面,全面梳理“免申直補”業務清單,力爭區“免申直補”業務事項比例達到35%。目前,累計上線71個業務項,辦結482件,共發放涉企獎補資金2.86億元。持續排查處理機關、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拒絕或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,共核查辦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問題投訴5件,涉及金額高達1億余元,全部得以妥善解決。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水平,積極優化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方式,靈活打包驗收事項,實行分期分段聯合驗收。加大工程建設領域保險、保函替代現金繳納保證金的推進力度。設立水電氣聯合受理窗口,實現一表申請、一網通辦、并聯審批、限時辦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