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我市城管部門堅持以打造干凈、整潔、有序、安全的城市環境為目標,扎實推進《條例》實施,在宣傳發動、制度創新、管理效果、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。
一是造濃氛圍,普法宣傳有聲有色。《條例》頒布實施后,城管部門印發單行本、漫畫書、宣傳單頁等各萬余份。制作宣傳視頻在電視臺播放。在全市范圍內安排電子大屏滾動宣傳,在社區、企事業單位懸掛條幅。在法制宣傳周等現場活動中對《條例》進行解讀。安排專人到縣區巡回宣講。執法隊員對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、商鋪和市民上門普法。組建垃圾分類宣傳、督導員隊伍,與城市輕軌公司聯合推出“垃圾分類專列”,做到了“電視有像,報紙有字,網絡有形”?!稐l例》的知曉度持續增加,市民自覺維護《條例》的意識有所提升。
二是出臺細則,配套措施有章有法。建立了市容環境、環衛保潔、施工管理、交通秩序、戶外廣告、違法建設、市政設施、園林綠化、住宅小區、農貿市場、公共交通、河道湖泊等16項378條考評標準。制定了涵蓋城市容貌秩序管理、城市家具設施管理、戶外廣告及店招店牌等30類359條管理標準。實施了《淮安市市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暫行規定》,對共享單車的運營、使用、管理、退出機制等予以規范。邀請了北京工業大學編制淮安市城市廣告總體規劃、夜景照明專項規劃。專項規劃的完善編制、實施細則及辦法的相繼出臺,為全面實施《條例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三是“四高”機制,長效管理有威有為。高位推動,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員會,市長任主任、分管副市長任副主任,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城管局,由局長兼任主任。健全城市管理委員會工作例會制度,每月由分管副市長召開點評會,每季度由市長召開推進會,分析點評考評中發現的突出問題,會辦解決疑難問題,安排部署重點工作。高標整改,完善城市長效綜合管理標準,促進城市管理規范化、標準化、精細化。加大問題督辦力度,對多次交辦整改不到位問題的責任人按程序問責處理。高壓考評,城市長效綜合管理納入全市高質量跨越發展考核,強化考評結果運用,對季度考評排名前列的街道進行獎補。高頻曝光,城市長效綜合管理考評成績在市級媒體、戶外電子大屏進行公示。利用報紙、電視、網絡等宣傳媒體,開設城市長效綜合管理專欄,對突出問題進行公開曝光,推動問題整改落實。
四是依法監管,推動發展有質有效。建筑外立面管理方面,重點對主次干道、重點小區、公共場所周邊臨街建筑物外立面污染、亂堆放吊掛雜物、張貼廣告、違章搭建等行為進行治理。戶外廣告與店招標牌管理方面, 2019年開展了整治天際線治理行動,2020年開展了戶外廣告整治攻堅戰;2021年開展了侵占綠化廣告專項治理行動。其中2020年,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東風,累計拆除違規廣告6.5萬塊、21萬平方米。城市道路與車輛管理方面,截至2021年底,市區建成區公共泊位56.83萬個,其中公共停車泊位6.84萬個,道路停車泊位2.51萬個。市區各類停車泊位與私人小汽車保有量之比1.244:1,超過省定1.2:1的要求。建成并運行全市智能停車誘導系統,接入147個公共停車場數據信息,泊位總數2.69萬個。出臺《關于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停車泊位錯時對外開放的指導意見》,目前全市共有獨立院落的機關事業單位440個,共有內部停車泊位33336個,已經實現開放的停車泊位15853個,開放率47.56%。共享單車運營管理方面,會同市交通集團建設共享單車智能監管平臺,對單車投放總量、運維人員數量、騎行人文明騎行軌跡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,建設2155個共享單車驛站,6000輛蘑菇電單車在市區投放運營。垃圾和揚塵管控方面,重點打造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、“四分類”和“兩定一撤”試點小區,著力推進分類投放、分類收集、分類運輸、分類處理全鏈條體系建設。近年來,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累計投入10余億元用于補齊短板。創成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230個。建成焚燒發電廠4座、建成市區餐廚垃圾處理廠、盱眙縣餐廚垃圾處理廠。光大焚燒發電廠擴建項目、市區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二期項目已于2021年開工建設,淮安區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項目已于今年開工建設,預計年內均能投入運營。各縣區設置了建筑垃圾臨時調配轉運場所,中心城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預計下個月建成投產。餐廚收運單位已覆蓋了全市所有大、中型餐廢產生單位和部分小型餐廢產生單位。農貿市場與臨時經營場點的管理方面,加強對農貿市場周邊的日常巡查,對不服從管理的違章當事人依法進行處罰。臨時性經營場點、展銷活動必須審批報備,及時取締未經審批的違規行為。加強城管便民疏導點監管,保證經營場所和攤點設施干凈整潔。
五是攻堅克難,行政執法有力有序。積極探索跨部門、跨行業的聯合工作新途徑,建立了“城管+公安”工作模式。城管執法部門依法履行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執法職能,積極配合公安部門維護社會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;公安部門負責協同配合城管執法部門開展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,查處全市城區城管執法工作領域發生的刑事和治安案件。今年4月,由市城管委辦公室統籌,市城管局和市公安局牽頭,開展了市區市容交通秩序提升月行動,城市市容市貌、交通安全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。聯合住建部門,牽頭啟動綜合執法進小區工作,變“末端處置”為“源頭管控”,將“群眾想什么”與“城管干什么”精準對接。嚴管重罰城市牛皮癬—-小廣告, 2019年以來,累計開展網絡追呼小廣告號碼1349個,實施停機448個,辦理行政處罰案件295件,罰款78095元。對市區45家建筑垃圾運輸企業740輛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按《條例》規定條件實施準入管理,納入智慧渣土平臺實施信息化管理,2019年以來共實施渣土行政處罰418起,處罰71.32萬元。自2019年1月1日《條例》實施以來,全市辦理行政執法案件總數137322件、罰款3274.72萬元,重大行政處罰案件524件,其中普通程序案件總數6136件、罰款2596.81萬元,簡易程序案件總數131186件、罰款677.91萬元。
六是共建共治,落實責任有獎有懲。城管部門積極推動落實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,提升責任人自覺履行市容環衛責任區的主動意識。通過逐一排查轄區商戶、企事業單位、物業小區和停車場經營管理單位,簽訂淮安市市容環衛責任書,明確責任人、責任范圍、責任內容,并建立了具體責任人身份、電話等信息管理檔案。對亟需解決的市容、停車、物業等城市管理領域的難點堵點問題,告知其承擔的法律責任和應該履行的義務。根據商戶變動情況適時調整,及時補簽責任書。發放《致沿街經營戶的一封信》,幫助轄區商戶、單位真正了解自己在城市管理中的責任與義務。建立了市容環衛責任區“紅黑榜”制度,每月公示得分排名情況,對表現優秀的在行政審批等方面開啟“綠色”通道。目前,沿街商戶、物業小區和企事業單位市容責任簽約率90%,機動車停車場市容責任實現全覆蓋。